經濟觀察報 張文揚/文 .青島港
巨大的油輪靜靜地排著隊,擁擠在海麵上,等待卸貨,不知何時。家住青島港附近的李老師說:“有的大船一停就是半個月。也有新船來。”
最近中國原油進口挺火的。跨洋巨型油輪源源不斷地將世界各地的原油運往中國。青島港並不是特例。上海港的靠泊船舶已經密密麻麻,給這個號稱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增加了一些運輸壓力。
全球原油供應過剩仍遠未被消化。33,354世界上660多艘超級油輪(VLCC)幾乎全部用於從中東向亞洲運輸原油。然而,路透社日前發布的一係列海上油輪和儲油輪的衛星照片清晰地描繪了全球石油供應的嚴重擁堵:約有2億桶石油被迫漂流或停泊在海上,甚至不斷有新的船隻加入,充當漂浮的儲油艙。在海上交通嚴重擁堵的背後,不難看出全球石油供過於求的問題。
7月14日,國際油價在亞洲時段低位反彈。前一日油價因EIA原油庫存數據公布值低於預期。此外,13日早間公布的API數據意外增加,油價收跌,跌幅超過4%。
波動的背後,是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目前國際原油市場需求並沒有大的起色,依然疲軟。英國退出歐盟及其可能蔓延、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美聯儲加息的不確定性等諸多因素導致國際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大起大落。
上季度國際油價觸底反彈,主營汽柴油價格也進入觸底反彈過程。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告,第十四次國內成品油調價將於下周7月21日24時開始。一位長期從事石油交易的研究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得益於近期擱淺的成品油調價,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不會調整,但批發市場將繼續承壓,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麵。一是柴油消費處於淡季,市場需求持續疲軟。二是南方嚴峻的防洪形勢影響了油品的需求和銷售。三是前期積累庫存處於高位,中下遊消化庫存較多,采購稀缺。另外,一些大貿易商囤貨,抑製了主力銷售。
6月官方PMI數據為50%,這引起了人們對內需持續疲軟的關注。在這種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進口的大量原油去了哪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itei客座研究員張捷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目前中國進口的大量原油主要用於石油儲備,其他方麵包括國內消費和成品油出口(主要包括汽油和柴油)、來料加工、汽車普及帶來的消費等。
汽油柴油新動向
伴隨著石油進口的急劇增加,國內石油需求也在上升。
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青認為,原油需求是剛性需求,提煉為汽油。汽車越多,需求越大。另一部分是工業需求和能源需求,也就是提煉燃料油,和經濟增長有關。6月份PMI數據顯示,經濟放緩與能源需求放緩密切相關。汽油的主要用途從過去的工業經濟轉變為人們的消費經濟。
中國食品研究培訓中心研究員胡文國也認為,“油是混合物。根據沸點不同,原油煉製生產出一係列精煉油:汽油、柴油、煤油、瀝青、油渣、重油等。現在生產汽油主要是直接消費,生產柴油,可能是原料,也可能是直接消費。”
在以消費為導向的經濟中,汽車使用量的增加及其對汽油需求的影響不容忽視。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
中國石油大學人文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黃冰潔說:“私人汽車的數量逐年穩步增長,極大地促進了對汽油的需求。即使油價上漲,買車也要開車。這種消費是無彈性的;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汽車和十幾年前的冰箱、彩電一樣,已經在農村鄉鎮普及。千千成千上萬的農民開始購買汽車,對汽油的需求也增加了。”
t: 2em; text-align: left;">統計顯示,2016年國內成品油共經曆13次調價窗口,其中4次上調,1次下調,6次不作調整,2次擱淺。漲跌互抵後,汽油零售限價累計上調0.34元/升,柴油累計上調0.39元/升。一位從事石油交易的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柴油作為主要動力用油,市場需求難有太大下滑。特別是中國市場,因為電商、物流配送的需求極為旺盛,因此價格一直呈現穩中有漲的態勢。柴油的價格未來6-12個月小幅上漲的概率較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PMI指數顯示的經濟下行過程中,今年前5個月,柴油產量下降2.2%——這也許與貨物運輸和建築施工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行業的境況有關。目前,柴油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工程機械和物流運輸方麵。鑒於柴油生產下降和出口大規模激增,考慮到柴油主要用於貨物運輸和施工,這表明中國經濟依然苦苦掙紮。
上述石油交易相關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過去柴汽油的煉化比例是2:1,柴油作為農業、船業用油的用量比較大;近幾年,主要應用於工業用油、礦山用油(修路)和大的物流運輸。如果經濟下行,跟國家的數據是有一定吻合性的。”
張捷對經濟觀察報說,“拿煤炭運輸來舉例子:中國目前的煤需求減少了;中國內陸采煤後運到東南沿海,其陸路運輸成本相對於目前沿海地區海外進口煤更高,比如從澳大利亞直接進口,海運方便、成本較低。貨物運輸不景氣,對柴油的需求減少,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中國的工業經濟並不景氣。”
此外,中國糧食研究培訓中心分析師胡文國認為,近期南方洪水對生產經濟活動的影響、漁民的柴油補貼改革、農民的農業用油綜合改革,也可能成為減少柴油使用需求的因素。
石油儲備增加
近來全球油價的持續走跌,刺激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進口原油用於戰略儲備的步伐。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原油累計進口15591萬噸,同比增長16.5%,成品油累計進口1326萬噸,同比增長4.5%。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16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約為59.3%,逼近60%。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6月的原油進口量為3062萬噸,創下了五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摩根大通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的石油儲備可能正在接近結束,隨著油價暴跌,中國今年為儲備目的進行的石油采購量增加了一倍。
黃秉傑教授表示,就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來看,目前加大石油儲備是正確的。“因為經濟遲早會回升,很快需求就上來了,價格也會隨之上升——現在是最好的時機。”他說。
常清教授認為,原油價格下跌至三四十美元/桶時,中國適時加大購買力度,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外匯,值得肯定。
一位在石油交易領域研究多年的分析師則表示,進口原油增加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國內原油產量的不斷下降。從表麵來看,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的原油進口情況顯得很穩健,今年1-5月進口同比增長16.5%,相當於每日大約749萬桶。同時,來自路透社的官方數據也顯示,5月原油產量較上年同期減少7.3%,1-5月中國總共生產8500萬噸石油,相當於日產408萬桶,較2015年同期日產量減少大約17萬桶。
對於原油產量下降的問題,張捷認為,目前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在70美元-90美元/桶,而國際油價低於中國石油開采成本,目前進行石油開采是不盈利的;但若中國完全不采油,世界的油價就會立刻水漲船高。目前中國隻能采取減少采油量的方式減少虧損。還有一點,對已知的石油資源,存儲地下也算一種石油儲備。
在儲備方麵,中國目前基本依靠政府主導,國有儲備與商業儲備尚未徹底分離。中國還有一些地煉廠,其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以進口油來進行來料加工、煉製,成品油出口也在增加,也增加了原油的進口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中科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今天揭牌 2020年建成|中科院|寧波|學院_新浪新聞 [阅读]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打開閘門 引領思想再解放|閘門|深化改革|卡爾多_新浪新聞 [阅读]
最高法首批7件保護產權典型案例:“民告官”獲支持|強拆|產權|拆遷_新浪新聞 [阅读]
四川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殘疾孩子享12年免費教育|免費教育|殘疾兒童|四川省_新浪新聞 [阅读]
國家中心城市擴容後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專家這樣說|城市群|北上廣_新浪新聞 [阅读]
北京“貧雪”:108天無有效降水 接近曆史最長紀錄|南方|降水|初雪_新浪新聞 [阅读]
青海唐古拉地區發生3.6級地震 震源深度7千米|海西州|震源深度|地震_新浪新聞 [阅读]
各省級監察委掛牌 不重儀式組建不搞慶賀|試點工作|監察|掛牌_新浪新聞 [阅读]